西南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積極發揮農業學科優勢,大力推進科技小院建設,探索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努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業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聚焦“下得去”“能吃苦”,高質量推進人才培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在重慶、四川、廣西、貴州等地建立多個科技小院,41個小院入選教育部等支持建設名單。8個涉農院系100余名師生踴躍報名常駐科技小院,深入西南山地服務農業生產一線,推動科學研究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強化價值引領,持續深化課程改革,積極挖掘各門專業課程育人資源,將優秀農科師生校友相關案例融入課堂,在專業教學中引導學生厚植“三農”情懷。依托科技小院平臺,打造一批社會實踐特色團隊,集中組織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引導學生筑牢強農興農使命擔當,將“自找苦吃”的精神轉化為行動自覺。建立“專項招生—專家培養—專門考核”三位一體培養機制,設立“科技小院”碩士研究生招生專項,專門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組建資源環境、植物保護、工程技術等多學科交叉專家團隊,強化對研究生知識、能力、素質全方面的指導。突出實踐育人導向,不斷完善課程考核、評優評獎、學位授予等環節評價標準,著力加強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培養。
聚焦“真問題”“新模式”,高標準賦能科技創新。組織師生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摸清農業發展現狀,建立案例庫、數據庫、問題庫,幫助農民解決急難愁盼。“重慶銅梁蔬菜科技小院”先后開展4次調研,收集7個鄉鎮關于24種蔬菜生產現狀的10萬余條數據,在科學分析基礎上,推出蔬菜全生育期綠色生產技術。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針對西南地區作物綠色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貴州湄潭茶葉科技小院”“四川丹棱桔橙科技小院”等8個科技小院研發最佳養分管理技術、酸性土壤改良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果園綠肥技術等綠色生產單項技術30余項;培育全桑枝食用菌17種、全桑枝藥用菌1種;創制綠色新型肥料產品10余個,集成蔬菜、柑橘、茶葉等全產業鏈綠色生產技術模式6套。“重慶大足油菜科技小院”連續兩年在大足安排多個品種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方式的田間試驗,積極探索本地區主要油菜品種綠色高效生產模式。“重慶潼南檸檬科技小院”針對高需求、高價值農作物生產過程中長期面臨的爆發性害螨難防治問題,成功研發出田間綠色防控“螨抑”技術,開放微信小程序,智能監測害螨發生及田間快速選藥試劑盒,實現精準預測、科學選藥,以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智慧農業發展。
聚焦“廣傳播”“寬輻射”,高水平服務鄉村振興。建立與科技小院所在市(區、縣)地方政府、農業農村委員會、科學技術協會和區(縣)農村合作社及相關龍頭企業等長效合作機制,共同推進鄉村振興。“重慶梁平水稻科技小院”依托地方政府平臺資源,借助地方龍頭企業在產業、技術、資金等方面優勢,探索以“魚稻共生”為核心的水稻產業綠色生產技術,幫助農民實現增收。積極開展科技培訓與實用技術服務,組織線下培訓、田間觀摩會與展覽宣傳活動400余場次,培訓農戶1.1萬余人次。“重慶萬州榨菜科技小院”編制出版《主要蔬菜作物應急栽培技術》并向當地農戶分發,同時通過在智慧農技協服務平臺上傳工作日志、科普圖文與視頻資料等形式,不斷擴大科普服務輻射覆蓋面。在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基礎上,積極服務當地生態文化建設,重慶銅梁地區4個科技小院與所在地共同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助力打造城鄉文化名片,有效推動銅梁區鄉村建設提質增效,服務鄉村全面振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