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6-16 相關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姓名:徐國強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64
職稱:教授
院系: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2001
現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現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工程熱物理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聘任在自主設置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①傳熱傳質學(包括:旋轉物體流動與換熱、傳熱的強化、高效換熱器和超臨界流體流動與換熱);②太陽能光熱發電
電子信箱:guoqiang_xu@buaa.edu.cn
辦公電話:82317402
辦公地點:北航三館317
通信地址:學院路37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個人簡介:
徐國強,男,滿族,1964年3月生于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群眾。1985年6月和1988年6月分別于西安交通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99年1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動力系獲博士學位。現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工程熱物理學科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熱工基礎課程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航空學會—燃燒與傳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先后為本科生開設“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傳熱傳質學”、“熱工設備”和研究生“計算傳熱學”等課程。其中“傳熱傳質學”課程被列為北航首批建設的精品課程,并以優秀成績通過驗收,2008年被列為北京市精品課程。
負責北航“熱工基礎實驗中心”的建設工作,在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建設成效顯著,在2006年教學評估過程中學校和評估專家組均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2007被評為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009年被列為北京市級教學示范中心。
在科學研究方面,將旋轉部件的流動與換熱作為主攻方向,并為本學科的發展和旋轉部件換熱研究方向的建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經過數年的建設,本學術團隊的科研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所建立的多功能旋轉換熱實驗臺在我國發動機旋轉熱部件流動與換熱的研究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為航空發動機研究和設計單位提供了大量的設計數據和相關的設計方法,獲學校科研成果一等獎和國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二等獎。先后負責并完成的自然科學基金、航空基金、重點實驗室基金、國防預研、國防973、863和橫向等課題30余項。合作出版專著一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100余篇學術論文。申報發明專利15項。
在學科建設上,先后負責985和211等學科建設任務,完成了旋轉氣膜外換熱實驗臺和全環渦輪葉片換熱實驗臺等建設工作,形成了層次分明的渦輪葉片冷卻研究實驗平臺,使我國旋轉狀態下氣膜冷卻的基礎研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指導碩士研究生40余人,已經畢業30余人,指導博士研究生12人。注重對外學術交流,與美國的Purdue大學、英國的Bath大學和Sussex大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關系。
1991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1995年獲北航第三屆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1998年獲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稱號;2001年獲容閎科技教育獎;2003年獲北航首屆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2004年獲北航優秀主講教師稱號;2004年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6年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2006年北航首屆優秀教師;2007年北航首屆教學名師。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