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5-12 相關院校:華南理工大學
導師姓名:萬珍平
性別:男
職稱:教授
招生專業:機械工程
招生層次: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
招生專業所屬院系: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現代加工理論、技術及質量控制
聯系電話:15812429308
電子郵件:zhpwan@scut.edu.cn
備注:
導師簡介:
萬珍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于東北大學機械二系,1998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機電工程系,獲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2012年晉升為教授,2013年被批準為博士生導師。2010.4-2011.4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吳賢銘制造研究中心”作訪問研究,主要從事微銑削過程建模仿真、刀具定位及誤差補償方面的研究,F為中國高校切削與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會副秘書長、現代加工理論與技術委員會秘書長。
萬珍平教授主要從事現代加工理論、技術及質量控制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1)切削加工理論及表面質量控制;(2)表面功能結構先進制造及其作用機理;(3)微/光電子芯片熱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多齒切削制造微細金屬長纖維的新方法,為粗糙形貌金屬纖維在微反應器制氫、直接甲醇燃料電池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針對硬脆材料硬度高、脆性大,易在已加工表面產生裂紋的特性,提出了能在加工過程中抑制裂紋產生、控制裂紋擴展方向的新的加工方法,實現硬脆材料的高效精密加工。針對微/光電子芯片極高熱流密度的散熱問題,提出犁切/擠壓方法在表面加工出微溝槽、裂縫和凹穴等強化沸騰和冷凝結構,解決了微/光電子芯片狹小空間內的高熱流密度散熱這一難題。近年來開展了面向節能與新能源領域的表面功能結構先進制造方面的研究。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研究了多種類型的表面功能結構,提出了多種表面功能結構成形方法,并對成形過程和機理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相關的成形理論,研究成果分別應用于強化傳熱、傳質、微反應等多個領域。研究成果“表面熱功能結構極端制造技術及應用”于2010年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四),“多尺度微反應功能結構設計與制造基礎研究”于2014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三)。
近5年來,圍繞這幾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產學研、粵港招標、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4項,企事業單位委托技術開發項目4項。結合這些項目,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MachineTools&Manufacture、PrecisionEngineering等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了論文60多篇,其中SCI收錄22篇,EI收錄24篇,論文引用總次數213次,其中他引176次;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