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公管案例
查看(1036) 回復(0) |
|
|
發表于
樓主
天津與大連的城市形象比較
城市形象指社會公眾對城市的認知與評價。它包含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城市的客觀狀況和人們對城市的認識過程。從客觀方面看,城市的客觀狀況既包括城市的自然環境、空間布局、物質設施建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也包括城市管理的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素質及日常行為;既包括城市的歷史與現狀,也包括城市的發展潛力與未來的發展前景。從主觀方面看,又可以分成認識主體與認識過程兩個方面。認識主體包括城市的市民和城市外部的社會公眾,這其中又分為普通民眾和城市管理者、學術界、新聞界等不同的認識個體。認識過程包括感知城市的現象、局部事物的感性認識和從整體上把握城市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的理性認識。一般說來,普通民眾側重于通過自己的親身經驗去認識城市;城市管理者和學術界注重在實證材料的基礎上作理性分析,新聞界則是溝通各類認識主體的中介和橋梁。城市管理者、學術界和新聞界對普通民眾心目中的城市形象有重大影響。 城市形象歸根到底取決于城市的客觀狀況,但又受到影響人們的認知與評價城市的各種因素制約。因此,城市的客觀狀況與城市形象并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實際上,有的城市形象較好地反映城市的現狀與趨勢,有的城市形象則與城市的現狀尤其是發展趨勢很不相稱。也正因為如此,城市形象的塑造也才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天津市和大連市是我國環渤海地區的兩個大型港口城市。作為中央直轄市的天津,無論是城市地位、綜合實力還是發展潛力,均在大連之上。但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則遠遠不如大連。城市形象成為制約天津城市吸引力、競爭力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通過對影響天津和大連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的比較,探索天津城市形象不盡如人意的原因,找到塑造良好的天津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徑,是一項很有價值也很具挑戰性的研究工作。 1. 區位、綜合實力與發展潛力比較 天津市位于渤海灣海河入海處,離首都北京100多公里(目前正在建設的京津城市軌道交通全長115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2007年建成運行后,40分鐘就能從北京站到達天津)。全市面積1.1萬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23.67萬人,戶籍人口932.55萬人。天津歷史上曾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北方的經濟中心,僅次于上海的大型工商業城市。1993年以來,天津經濟以年均增長12%以上的速度發展,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2931.88億元,比上年增長15.7%,人均31550元,折合3812美元。財政總收入502.1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58.98億元。吸引外地在津投資協議額364.28億元,實際利用內資額238.75億元。利用外資合同額和實際到位額分別達到55.89億美元和24.72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106家來津投資,當年新增6家。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420.19億美元,其中出口208.65億美元。工業是天津經濟的強項,全年完成工業總值5763.93億元。電子信息、汽車、生物技術與醫藥、冶金、石油化工和新能源及環保等六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797.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0.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7%。高新技術企業完成總產值1731.0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32.2%。濱海新區實現生產總值1250.2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030.7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5.47億元,外貿出口136.99億美元,占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65.7%;實際利用外資17.44億美元。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70.6%。港口呑吐量突破2億噸,進入世界港口前10位,其中集裝箱呑吐量達到381.5萬箱,增長26.5%。天津市的教育和科技力量處于全國城市的前列,全市普通高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40所。兩院院士27人,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8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8個,各類科技專業人員60多萬人。 大連市僅次于遼東半島南端,離省會沈陽400多公里,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口岸城市。全市常住人口601.5萬人,戶籍人口561.6萬人。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大連的經濟迅速發展,2004年全年生產總值1961.8億元,比上年增長16.2%。財政總收入367.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16億元。利用外資合同金額3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2.03億美元。在國家批準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債項目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中,大連獲得62項,總投資達228億元。進出口總額207.19億美元,其中出口108.54億美元,工業完成銷售產值1997.2億元,其中石化、現代裝備制造業、船舶制造和電子信息等四大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583.3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10億元。港口貨物呑吐量1.45億噸,集裝箱呑吐量221.1萬箱,增長32.4%。 2. 城市建設比較 天津的城市布局以海河為中軸線由西向東展開,隨著濱海新區的開發,天津城市跳躍式地發展,成為雙核心城市,目前又正在建設老市區和濱海新區的海河兩岸景觀帶,城市布局和建設時序是相當合理的。天津市政府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和老市區危陋舊房改造中所作的開創性工作,在中國城市中堪稱楷模。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天津市在城市建設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是國內一般城市所難以比擬的。天津地處海河五大支流匯合之處,東臨渤海灣,水是天津最大的優勢,它給天津帶來活力和靈氣。但從20世紀下半葉以來,水資源的缺乏則成了天津城市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由于海河各支流上游生態環境嚴重退化,降雨量大幅度減少和上游各地區紛紛修水庫截水,進入海河的水量一年不如一年。工業與城市生活廢水的污染又使僅有的一點水烏黑發臭,海河的5條支流成了5條污水排放溝,天津也因此成了華北地區最大的污水匯合處。盡管天津市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通過“引灤入津”“引黃濟津”一次次地渡過水危機;千方百計治理污染,在節約用水和發展清潔生產、循環經濟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缺乏和污染的問題。城市人口多,危陋舊房多,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基礎設施拖欠賬多,使天津的市區改造格外艱難。自1993年以來,天津以驚人的速度拆除了成片的危陋舊房,讓163萬市民搬進新居。但老市區的面貌仍然差強人意。臟、亂、差現象仍然隨處可見。 城市建設可說是大連的成名之作。大連地處渤海與黃海的交匯處,山清水秀,水深港闊,是著名的濱海風景城市。雖也缺水,但通過在轄區內修建引水工程可以解決,更無外地的污水流入本市之慮(大連擁有獨立的水系)。大連將城市建設作為實現大連戰略目標的突破口,奉行“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原則,通過經營城市,盤活城市空間資源,在促使企業搬遷改制搞活,讓大批市民喜遷新居的同時,大手筆地綠化美化大連,使大連成為國內外知名和廣受贊譽的生態城市,美麗的“北方明珠”。 3. 城市地位比較 20世紀80年代之前,天津是僅次于上海、北京的國內第三大城市。經濟實力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具有絕對優勢。20多年來,隨著廣州、深圳、蘇州的經濟實力先后超過天津,杭州、寧波等城市與天津的經濟差距迅速縮小,天津在國內城市的地位實際上一直在下降。這對天津市民心理上影響相當大,也使外界很難真正認識天津的潛力和發展前景。 相形之下,大連在國內城市中的地位則在節節上升。改革開放之前,大連無論在城市人口、經濟實力,教育與科技力量,都排在沈陽、長春、哈爾濱之后。2004年,大連的生產總值已躍居東北城市第一位。與此相聯系,大連市民對自己的城市充滿自信與自豪。 4. 城市定位比較 在天津市的戰略規劃中,天津市的發展目標是明確的,中央政府也肯定天津 市國際航運中心和北方重要經濟中心的定位,天津的定位似乎不成問題。但實際上由于天津與首都北京的關系長期未能理順,天津的定位反而大成問題。直到最近,以京津“雙子星座”為核心建設首都城市圈,正在學術界和城市決策層獲得較普遍的認同,中央政府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對北京的定位中國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不提經濟中心,并將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正式納入國家戰略,京津兩市的合理分工與密切合作,才曙光初現。 大連作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東北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不僅中央政府肯定,在大連市內外也沒有多少異議。在實施東北振興的國家戰略過程中,大連與沈陽、長春、哈爾濱四大中心城市的合作就顯得很自然、很融洽。 5. 城市形象信息傳播比較 天津市政府的風格傾向于埋頭苦干、不事張揚,對系統的城市形象信息傳播 不夠重視。大連則不同,從廣告、電視風光片、國際會議、節慶活動到體育比賽,大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向國內外廣泛傳播大連美麗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城市形象,持續不斷地擴大與增強大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請分析: 1. 天津城市形象不如大連的主要原因及其解決辦法。 2. 結合所在城市的實際,談談塑造城市形象應把握哪些重要環節?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