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和“學性”的抉擇!作者: 印建坤
查看(1226) 回復(0) |
|
|
發(fā)表于
樓主
本來是想好好休息一段時間的,但是當我看到如下一位匿名的學生的來信時,我的心實在
無法再平靜下來了,我生活中的難得的暫時的片刻的寧靜頃刻之間消逝的無影無終。這封 信讓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讓我再次去思考“人性”和“學性”的矛盾,讓我再次去 反省當代人們的抉擇,信件的原文如下: 小印老師: 你好! 下午聽了您的講座,您的關(guān)于作為一個人要有人性和血性的言論最讓我感動,我對此感觸 很深。我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我母親很開明,一直支持鼓勵我們姐弟幾個好好讀書。我從 小就目睹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因此將來能讓父母幸福一直是我努力的動力。 高考成績不太理想,加上學費是我考慮的重要因素,我選擇了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的農(nóng)學專業(yè)。 現(xiàn)在大三的我面臨又一次人生選擇,母親特別希望我考研,我也想繼續(xù)提高自己。但我發(fā) 現(xiàn)自己不太適合本專業(yè)。我英語基礎(chǔ)不錯,也挺喜歡文科,慎重考慮后,我決定考法碩。 但各方面對法碩評價不一,我無法了解它的真實情況,再加上其昂貴的學費,我有些動搖 ,不知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因為我們專業(yè)考研相對容易,學費也較便宜。我真的很困惑 ,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指點。老師也是法律碩士,希望能從老師那里得到法碩的真實信息 。 打擾老師了,只能送上我深深的謝意。 看到這封信的第一感覺就讓我的心靈產(chǎn)生了震撼,上個周末在鄭州講座的現(xiàn)場,我說“人 性”和“學性”的那一刻,我必須承認我并沒有對“人性”和“學性”的問題曾經(jīng)有過非 常深刻的思考,直道看到這封信! 其實,最早提出“人性”和“學性”概念的是徐小平老師,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的時 候是在“大話考研”節(jié)目的拍攝現(xiàn)場,所以當時并沒有時間去咀嚼徐老師的“金玉良言” ,F(xiàn)在想來,其中的含義實在是太深刻、太值得所有的當代大學生去思考了。 所謂“人性”,是指作為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倫理道德。為人子女者,怎能不孝? 為人弟子者,怎能不敬重師長?為人夫君者,怎能不愛妻護子?這位同學的來信說,“我 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我母親很開明,一直支持鼓勵我們姐弟幾個好好讀書。我從小就目睹 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因此將來能讓父母幸福一直是我努力的動力!笨吹竭@段樸實的言語 ,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我想到了我的讀書時代,我想到了我在讀書的時候的最大的動力之 一就是讓母親能過上每天能有魚肉吃的“好日子”(當然,今天很多人認為吃多了魚肉對 身體沒有好處)。我和這位同學不同的地方在于我的母親并沒有這位同學的母親那么有遠 見,我的母親只是希望我能早點小學畢業(yè)然后回家種地掙錢。我著實欽佩這位同學的母親 的遠見,而且還艱難的支撐著姐弟幾個好好讀書。應該說,我非常的支持這位母親的行為 ,我也非常的認可這位同學好好讀書的努力。作為一個當代社會的有志青年有刻苦學習上 進的“學性”,當然是家庭之幸、社會之幸、國家之幸! 當這位同學“現(xiàn)在大三的我面臨又一次人生選擇,母親特別希望我考研,我也想繼續(xù)提高 自己”的時候,理論上講我是非常支持他的,因為他將“學性”進一步升華了。但是,這 位同學“發(fā)現(xiàn)自己不太適合本專業(yè)。我英語基礎(chǔ)不錯,也挺喜歡文科,慎重考慮后,我決 定考法碩。但各方面對法碩評價不一,我無法了解它的真實情況,再加上其昂貴的學費, 我有些動搖,不知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因為我們專業(yè)考研相對容易,學費也較便宜。我 真的很困惑”。他面對的問題其實不是一個個別現(xiàn)象,嚴格意義上講應該是一個很普及的 社會問題,是當代大學生的普遍面對的問題。 當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我們再把我們的學業(yè)繼續(xù)下去的時候,我們是否還要“砸鍋賣鐵 ”、讓父母在為我們承受了4年沉重的大學花費后再為我們勞累2到3年呢?要知道,基本上 所有的當代大學畢業(yè)生的父母的年齡都控制在了50歲左右,那基本上已經(jīng)算是過了大半輩 子了,難道在他們的還不知道還有多少年的生命可活的人生旅途中無止盡的勞累下去?當 然,你可能會說只要你考上了就什么都好了,但是你能保證你會考上嗎?就算你能考上, 難道真的考上了研究生你就能讓你的命運發(fā)生實質(zhì)性的變化嗎?就算你的命運真的因為你 考上了研而發(fā)生了實質(zhì)性的變化,你能保證父母會在他們的有生之年能分享你的成功的喜 悅嗎?倘若有一天你成功了,但是父母已經(jīng)不能和你分享了,父母當然會無怨無悔,因為 父母對子女的愛總是付出的那么徹底,可是你會在你的有生之年安心嗎? 毫無疑問,我是支持這位同學、乃至所有的當代的大學生都讀研究生的,因為那樣我們的 國民素質(zhì)就會大大的提高了。但是,假如是以犧牲自己父母的幸福為代價的話,假如是以 自己的良心換事業(yè)的話,我還是建議你冷靜的思考一下,因為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了就永遠 不會再回來了,但是在不久的將來你還完全有機會去再次考研,而且在你工作一段時間后 再回來考研可能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自己到底要什么! 當“人性”和“學性”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你會選擇什么?做人,還是衣冠禽獸?(zz) |
回復話題 |
||
|
|